点击蓝字 一键关注
*作者林金源为远望杂志社社长、淡江大学经济系副教授。本文刊载于《远望》4卷4-5期(2018年4-5月号;总3355-356期合刊本)。初稿发表于2018年4月3日武汉大学台湾研究所主办的「台湾地区形势及两岸关系」学术研讨会。
台湾经济产值占大陆产值的比率,从1992年的40%*,持续下降到2016年的4.5%。在台湾综合实力相对最强的年代,李登辉尚且虚与委蛇地与对岸达成九二共识;在台湾综合实力相对跌到最低的年代,蔡英文却明目张胆地悍拒九二共识。是谁给了蔡英文底气,做出这种愚蠢、不智的决定?
*此比率在1990年达到最高点43.84%
30年磨一剑 台独已具道德正当性
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:台湾民众自认是广义中国人(含「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」)的比率,从1992年的71.9%逐渐下降到2016年的37.7%;自认是台湾人(但不是中国人)的比率,则从1992年的17.6%逐渐上升到2016年58.2%。两者此消彼长的交叉,就发生在马英九任内的2008年,并在马推动两岸扩大交流中继续拉大差距,直到2014年「反服贸」学运后,广义中国人降到最低点36.0%,台湾人(但不是中国人)增长至60.6%。
有关统独立场方面,该民调始于1994年,当时台湾民众主张「永远维持现状」(即隐性台独或「独台」)、「偏向独立」、「尽快独立」的比率分别为9.8%、8.0%、3.1%(合计20.9%)。这三项数字在2016年分别提高为26.1%、18.3%、4.6%(合计49.0%)。反观主张「偏向统一」和「尽快统一」的比率,则从1994年的15.6%和4.4%(合计20.0%)降为2016年的8.5%和1.7%(合计10.2%)*。请参见图一。(为求图面简洁,「尽快独立」、「偏向独立」、「永远维持现状」、「维持现状再决定」、「偏向统一」和「尽快统一」六种立场,在横轴以「速独」、「缓独」、「独台」、「观望」、「缓统」、「速统」代表。)
*除前述五类之外,另有民众主张「维持现状再决定」或者拒绝表态。
30年磨一剑,台独在台湾已经建立了道德正当性。正是上述民意,给了蔡英文反中的底气。在这种民意结构下,凡是「聪明」(但不道德)的政治人物,莫不向台独靠拢,以获取选票。即使不方便明白支持台独者,也以变相、迂回的方法,主张「台湾的主体性」、「永久维持现状」,或是批判北京的外交打压、不民主、没人权,以取悦选民。蓝、绿两党所有主独、反统的论述,进一步强化民众的反中意识。政客与民众互相附和、援引、激荡,导致「中国」、「统一」成为肮脏字眼与票房毒药;抵抗中国、维护「台湾主体性」是热血、时髦、正义的使命。政治人物即便不公然支持台独,也必得坚定拒绝统一,才能证明自己「爱台湾」。
走了蔡英文 继任者仍是蔡英文
台湾经济发展停滞、越来越多台湾人愿往大陆谋职、蔡英文民调支持度低迷,让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台湾社会国家认同转变的契机,其实不然,原因有四。第一,台湾人如果认同中国,大陆的崛起也是台人的骄傲,赴陆谋职就是与对岸共享发展红利。但如果不认同中国,赴陆发展就是无奈,甚至心怀怨尤,怪罪对岸掏空台湾。目前台湾社会的氛围,是后者,不是前者。第二,台湾人如果认同中国,随着赴陆就学、就业者增多,以及对岸惠台政策的扩大,台湾社会应更客观理解大陆才是,然而媒体、政客对大陆的抹黑与曲解,还是远多于善意与感念。惠台措施被解读为「穷台」、「笨台」、「吸台」措施,即是一例。
第三,台湾人如果认同中国,就难以容忍蔡政府与外力的勾肩搭背,以及对九二共识的诋毁、拒绝。但是从美国「台湾旅行法」的签订,到蔡英文对美国「印太战略」的热衷与逢迎,台湾社会并没出现有效、显着的抨击。援引外力抗中乃是蓝、绿的共识,从以前到现在,没有改变。至于蔡英文迟迟不肯回应北京的答卷,在野党不是拿她没办法,就是与蔡一丘之貉。第四,不支持蔡英文,不代表支持统一。台湾民意基金会3月19日发布民调指出,蔡政府上台以来,支持台独的群众从超过半数锐减到38.3%。但绿营前立委林浊水认为台独群众并没减少,只因为民进党全面执政没有带给他们光荣感,蔡英文让他们失望,所以转为「隐性台独」。独派民众痛心,但立场未改。林的分析有其道理,因为在同一民调中,赞成举办独立公投宣示台湾加入联合国之决心者仍有49%。
2018年3月20日,《台湾旅行法》刚生效,美国国务院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局副助卿黄之瀚随即来台湾进行访问。
可以预见,2018年和2020年的选举中,媒体与在野党批评蔡政府的焦点,必然只是她处理民生议题的无能、失职,顶多加上她未能成功哄骗北京,但绝不是她援引外力、反中伤了两岸关系。在这种环境下,即便蔡英文无法连任,继任者仍是另一个蔡英文。
面对九二共识 蓝营虚情假意
从2016年至今,两岸实力的差距又扩大了。吊诡的是,拒绝九二共识的不只是绿营而已,连蓝营也「有志一同」、「共襄盛举」。蓝、绿对九二共识的态度差别在于:绿拒九二共识,心口如一。蓝表面接受九二共识,但他们心中的九二共识却和北京所认知的有别。蓝营等于用迂回、油滑的方式否认了九二共识。
新任国台办主任刘结一3月26日会见了国民党前主席、新北市长朱立伦。刘表明,将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「九二共识」,反对「台独」,秉持「两岸一家亲」理念,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;朱则回应,国民党一贯坚持「九二共识」,但两岸的「九二共识」意涵却有不同,但还是要相互努力,彼此包容,希望两岸和平的立场不会改变。会谈结束后,朱又说,台湾是多元化社会,两岸应搁置争议,「求同尊异」,或者是存异,才能共创双赢。台湾「统派媒体」《联合报》除了报导这则新闻之外,还刊了一篇题为「九二共识交锋…朱立伦坚守立场,有为有守」的评论。
朱立伦的「意涵不同」说以及《联合报》支持朱的评论,反证九二共识根本毫无共识,它甚至已经沦为蓝营敷衍北京的工具。九二共识本就是存「一中主权」之同,尊「ROC与PRC治权」之异,除此之外,朱还要北京尊、存甚么异?台湾是多元化社会,朱没讲出口的潜台词是:两岸应搁置「大陆求统,台湾拒统」的争议,才算是对台湾多元社会的尊重,而这也是国民党认定可以维持两岸和平的「妙方」。
北京追求统一的信念始终不变,他们原本坚持的是简单明了的「一个中国原则」,但为了不让中华民国难堪,也为了两岸实质交流得以推动,最后在1992年选择以台湾能接受(但并非北京首选)的「各表」方式表达「一中原则」,也就是「九二共识」。当年把「一中原则」模糊为「九二共识」,就因为考虑到「两岸均坚持『一个中国』之原则,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*。」这是北京对台湾的善意与让步。
*见中华民国的国家统一委员会在1992年8月1日通过的《关于「一个中国」的涵义》,其中第一条。
想不到两岸之间,不只是在1992年时对于「一中原则」之「涵义」有所不同,26年之后竟然连「九二共识」也衍生出不同的「意涵」。对蓝营来说,「九二共识」的主要「意涵」是「各表」,至于「一中」则是讨厌的紧箍咒。对北京而言,「九二共识」的主要「意涵」就是「一中原则」。表面支持「九二共识」的蓝营,当然不愿接受这项「意涵」,所以进一步要把「九二共识」空洞化,这等于是逼北京在原则上让步。绿营的桀骜不驯,更使蓝营恃宠而骄。蓝只要比绿少一点独,就可向北京讨价还价。
「九二共识」原是北京递给台湾的橄榄枝,朱刘会何以被《联合报》描述成「九二共识交锋」?朱立伦在刘主任面前的「意涵不同」说,何以被评为「坚守立场,有为有守」?因为台湾社会(包含国民党和主流媒体)早已不把「九二共识」视为北京的善意以及台湾该走的大道,反而拿起橄榄枝当武器,逼北京后退。唯有这样解读,才能解释朱、刘之间何须「交锋」,以及朱立伦如何「有为有守」。
2018年3月26日,国台办主任刘结一于上海会见国民党前主席、新北市长朱立伦。朱立伦表示其「九二共识」的意涵与大陆不同,可知九二共识根本没有共识可言。
国民党并未坚持「两岸同属一中」
针对此事,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副院长李振广认为,国共对于九二共识的意涵有所不同,并非新闻,但在当前严峻的两岸及国际情势下,各界更应看到的是,国共双方对于「两岸同属一中」大框架的坚持,这才是此次「朱刘会」的重点所在*。李教授的说法,证明大陆的善意和蓝营的虚情假意之间,距离实在很遥远。1971年之后,国民党如果曾经坚持「两岸同属一中」,两岸关系绝不会沦落至此。
*见2018年03月27日中国时报。
更早的情况,暂且不说。2016年洪习会之前,马英九等国民党要员,谆谆告诫洪秀柱,要她在提及「九二共识」时不可少了「一中各表」。「九二共识」或「一中原则」坚持的是中国这个国家必须统一,不能分裂,它并未触及是由「中华人民共和国」政府或「中华民国」政府哪一政权代表中国、哪一政权主导统一的问题。国民党如果对「九二共识」、「一中原则」具有诚意,何须一再强调「各表」?
2017年6月20日马英九说:「一国两制是统一之后的事,九二共识却是统一之前的事,两个名词不该混在一起。」马又说,他支持的是九二共识,他从来没有接受过一国两制。北京一定无法理解支持九二共识者,怎会拒绝一国两制,莫非马英九要求一步到位,一国一制?当然不是。当马说他支持的是「统一之前的九二共识」时,实际上他并不支持走向统一,而是希望国家永远处于「统一之前」,于是台湾就可以永远拒绝一国两制。这就是国民党和马英九一再坚持「一中各表」,且让「各表」凌驾「一中」之上的原因。他们先把「一中」表成中华民国,再让中华民国矮化、小化为台湾,于是「各自表述」就变成「一边一国」各说各话。
拉拢蓝营 无助反独促统
刘结一上任后接见的第一个重要外宾,竟然是对九二共识虚情假意的蓝营领袖,涉台学者对朱刘会也持正面评价,新华社亦未报导朱立伦「意涵不同」的这段话。大陆对台系统如此善待朱立伦,如果不是仍然误解国民党,就是苦无着力点,找不到比该党更「倾向统一」的主流政治团体可与之交流、合作。
国民党反台独(反对正名制宪)是真,因为他们害怕台独导致统一。如果没有统一的「威胁」,该党的主流党意几乎与绿营无异。大陆和这种政党交流的后果,就是为独派创造战略机遇期。北京想藉国民党牵制台独、藉柯文哲分裂绿营都是不可能的。第一,国民党缺少理想,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在增加台独的道德正当性,也在削减统一的道德正当性。第二,柯文哲本是「墨绿」,他与绿营主流再怎么分裂、不和,实质上仍只是台独阵营的「分进合击」,彼此仍是绿营,仍是台独,台湾人仍然反中。
在台湾现行的体制、局势下,北京寄望于台湾内部的任何政党、群体,都无法达成和平统一。欲求统一,北京必须自求多福,另辟门路。以现在这种「只给萝卜,不挥棒子」、「只施小惠,未晓大义」的交流方式,都达不到和平统一的目的。
交流的目的:统一之后有和平
北京与台湾交流的目的,如果不是为了和平统一,而是为了「统一之后有和平」,那么交流的方法、工作的思维就会豁然开朗。所谓「统一之后有和平」,是指回归之后的台湾,不会变成更棘手的香港,多数台湾人愿意以做中国人为荣。考察香港经验以及国民党的纪录,国民党显然无法胜任让「统一之后有和平」的任务。北京因此必须具有30年磨一剑的决心,另起炉灶,不要盯着小茶壶里蓝绿权力的短期更迭,更不要以一人或一组织目前的政治实力(或是否位居要津)决定其重要性,宁可与能够宣扬正确理念者合作,一点一滴建立起中国与统一在台湾社会的道德正当性。
换言之,反独促统的首务,也是两岸交流的重心,是要对台湾民众动之以情、说之以理,从道德层面改变民心,不是妄想靠让利打击绿营的选票。(即便选票从绿营流向蓝营,亦无助于反独促统。)岛内民生经济胶着固然把人民往外推,对岸惠台措施的扩大也把台人往大陆吸,但是要把这些物质条件的改变转化成对国家认同的影响(即所谓「心灵契合」),必得先在台湾社会内部营造「中国」与「统一」的道德正当性,否则经济让利永远买不到国家认同。正如绿营为台独建立起道德正当性,也把中国彻底抹黑之后,选民即便「肚子扁扁,也要投阿扁」;两岸实力即便差距越来越大,台民仍旧「义无反顾」要离中、反中。
改造民意 重建统一正当性
重建统一正当性的功用,可以借助图一说明。该图比较1994年和2016年民众的统独立场,随着时间推移,民意曲线越来越向右边(台独)偏移。民意曲线如果可向左边(主统)推回1994年的位置,更至更偏左翼,就是统一正当性的重建。(1994年之前政大的统独民调虽未上路,但当时主统的民意必然更高,主独的民意必然更低。)30年来,独派的手段或许不同,但立场一直没变,他们的政治版图所以能持续扩大,就是他们稳定地把民意曲线向右边(独)推动。一旦台独正当性确立之后,他们就可以坐享果实。至于拿香跟拜的蓝营,因为没有把曲线往左边(统)推的意愿与能力,所以只能尾随中位数选民的立场,以求捡拾绿营丢弃的选票。
所谓中位数选民,就是其立场从最右边(「速独」)往左边数50%,或从最左边(「速统」)往右边数50%的选民。1994年中位数选民的立场大约在「观望」和「缓统」之间,2016年中位数选民的立场已经接近「独台」。在国、民两大党主导政局的情况下,选择贴近中位数选民的立场,胜选的机会最大。但因为绿营持续把民意曲线往右移(持续强化台独正当性),而且蓝营灰心气馁放弃投票的选民多于绿营,所以绿营有恃无恐,总选定比中位数选民更独的立场。蓝营则选定只比绿营少独一点的立场,就足以要胁北京,也有利自己的选情。前文提及在台湾现行体制下,北京不可能寄希望于岛内任何政党以达和平统一,就是这个道理。
北京对蓝营的支持与让利,不可能让国民党弃独台求统一,因为选票在台湾民众手里,不在北京手里。如果民意曲线持续30年来的右移趋势,国民党为求生存必定更往独取暖。唯有重建统一正当性,让中位数选民往统的方向靠,才能逼蓝营反独促统。
对台工作不能掩耳盗铃
大事小以仁,对台工作当然要从善意出发,但是善意有别于姑息、纵容。错误的善意不仅无法赢取尊敬,更会诱导台独铤而走险,带来灾难,这是不仁。
3月29日中国时报以醒目篇幅报导厦门大学资深涉台学者刘国深表示,蔡英文曾说过「依据《中华民国宪法》、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》处理两岸关系」,但为何大陆对她仍有疑虑?刘国深说,「蔡英文(距离承认九二共识)就差这么一点点」。
实际上,蔡英文对《中华民国宪法》毫无诚意而且早已把它架空,她对国家定位和统一问题的言行不一,任人皆知。但依刘教授之意,只要蔡英文说出承认「九二共识」,大陆就可前嫌尽弃,对于她所有牴触九二共识的言行不予追究。大家别忘了:在陈水扁上台之初,当时蔡英文是承认「九二共识」的,只是不承认其「一中」的「意涵」而已──这跟现在朱立伦将「九二共识」空洞化的立场基本一致。今天刘结一既然能与朱立伦宾主尽欢,那么刘国深是否也在提醒蔡英文「大陆要的不多,只是一个下台阶而已」?这种立场不是对台湾的善意,而是对九二共识的践踏和对台独的纵容。
30年来,台湾分离意识的高涨是一件残酷的事实。北京仁至义尽、一再退让;台独得寸进尺、软土深掘。对大陆来说,「只要统一,什么都可谈」;对台湾而言,「除了统一,什么都可谈」。两岸心态的严重歧异,逼使大陆必须重新认识台湾,对台工作也必须改弦更张,不能继续掩耳盗铃。
为了捉紧厚植国力与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时机,北京可能被迫降低解决台湾问题的优先性。因此只要台独不逼大陆动手,即便两岸同床异梦,台湾越漂越远,北京也视而不见,甚至愿意继续拉拢虚情假意的蓝营,营造和平气氛。如果这是北京的用心,统派能够理解,可惜此计疏矣,有待商榷。
朱立伦当着刘结一的面,说两岸九二共识的意涵有所不同,而刘又不驳斥,这等于暗示台湾民众:北京是纸老虎、台湾还可以得寸进尺。错误交流的后果,比不交流更可怕。北京唯有等国民党(以及所有团体、个人)做对了、说对了,才与之适度交流,这样才能逼使台湾百姓反省,这也是重建统一正当性的第一步。
【阅读更多】
【远望社论】为何有些台湾人不愿当中国人?只因有六座“大山”阻断
【林金源】错乱与虚假: "台独"口中的「一中」与「九二共识」
【林金源】政治反中 如何在文化上亲中?
【林金源】同床异梦的九二共识 不要也罢
【林金源、石佳音】为不安民心提供另一选项
【林金源】如何不让台湾成为更棘手的另一个香港,統派能做什麼?
【石佳音、林金源】正视国共内战责任,外省人才能找到出路─誰的破網?誰的悲情?
【张麟徵】民进党「亲中爱台」的幕后
【程志寰】两德与两岸的差异:论认同问题的重要性
【程志寰】台湾人的反中意识剖析
2018年04-05月號│4卷4-5期(總355-356期)
找更多文章吗?后台右下角”历史讯息”点开可以快速找到您需要的文章
>>>>歡迎訂閱遠望雜誌!
《远望》创刊于1987年3月,是台湾最老牌的统运刊物。
《远望》的宗旨:发展统一理论,宣扬统一理念,推动统一运动。
《远望》的期许:立足台湾,胸怀中国,远望天下。
《远望》需要两岸中国人共同参与、支持,以图国家统一、民族复兴。
若您认同我们的理念,支持《远望》的宗旨,请以实际行动,如订阅杂志,或小额打赏,与在台湾的我们共同努力。
您可以透过最下方的"赞赏"功能进行小额捐款,
或者我们提供下列汇款方式,请于后台留言输入下列任一选项:
(1)银行 (2)支付宝 (3)微信
如需專人服務,請加微信:yuanwangcntw
*透过文章'"赞赏"功能订阅电子版,只需支付250!!
透过''赞赏''订阅的读者请留下联系方式,我们会有专人与您联系喔!
了解更多
远望30年──回顾与前瞻
【视频】「统运30.远望30──回顾与前瞻」座谈会
《远望》各期目录
专人服务请洽远望客服
微信ID:yuanwangcntw
点击右上分享到:QQ空间朋友圈
点击查看资料,免费关注
*根据苹果公司规定,微信iOS版赞赏功能关闭,其他客户端版本仍可照常使用。欲对《远望》进行赞赏支持的读者,可透过微信打赏,谢谢!
你们的支持是远望前进的动力!
iOS版读者可以透过下方二维码随喜打赏